三段:Vlookup+match
Vlookup和match函数组合是V函数的标准用法,与column函数一样的功效,match函数的作用也是用来改变第三个参数值。
MATCH(lookup_value, lookup_array, match_type)
M函数是返回指定数值在指定数组区域中的位置,生成的是位置而不是V函数中位置所处的值,这是二者的区别。
match_type如果是0则为精准匹配,省略则为模糊匹配,一般都是用0进行精准匹配。
例如我们使用上面图1中的数据源,公司如下:
公司=MATCH(“完成率”,B1:H1,0)
返回值为3,因为“完成率”这个指标是在B1:H1这个区域的第3个值,如果查询“进店顾客数”则返回7。
所以M函数可以用来查询指定对象所处的位置,和V函数组合威力巨大,基本上可以两个查询值的无死角匹配。

图3中嵌套公式写在了V2单元格,U2和V1单元格是可以修改“城市”和“查询指标”的地方,V2单元格将生成对应的查询值,修改U2和V1的值即可以查到对应的数据。
V+M函数组合是非常灵活的查询函数,是E界必备之效率嵌套用法。
四段:Vlookup的模糊匹配
从技术层面来讲,这个V函数的用法大概处于二段水平,但是从数据分析业务场景来说,我更愿意把它放在四段,因为这种应用解决了好几个业务场景的实际使用。
比如将商品价格分成低中高三段,将员工年龄分成青年、中年、老年等,将员工工龄分成4段等等场景。
如下图,通过每个商品的价格,自动匹配出来它处于的”价格段”和”价格描述”两个字段,有了这两个字段后,再用数据透视表做分析就so easy了。

要实现这样的功能,首先需要建立一个自定义的分段标准,没有标准鬼才知道你应该归位到哪儿。知识点来了:

这里的价格节点可以自定义修改,修改后在图4的对应位置就可以自动生成对应的价格段。自定义的知识点其实比较简单,真正的知识点是图4、图5的数据该如何关联在一起?

单元格C2和D2中的公式就是答案,它利用了vlookup函数的模糊匹配功能,你可以看到公式中第四个参数是缺失的。
下一篇:excel表格制作教程
相关文章
网友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