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变化规律;
第三参数MOD(COLUMN(C1),3)代表引用数据相对于起始位置A1的列偏移量,单独看的效果为:

对于这种规律的掌控能力,决定了OFFSET这个函数的使用水平,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OFFSET函数令很多初学者摸不着头脑,学习起来始终不得要领。
今天我们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学习OFFSET函数,只是学习这个函数的一个应用,就本例来说,记下公式的套路,能够根据自己实际的问题去修改公式后解决问题就足够了。
学好OFFSET的关键在于对第二和第三两个参数的构造。
比如上面的问题,数据源是三列,希望变成四组(十二列),第二参数需要变成INT(COLUMN(C1)/3)+ROW(A1)*4-4

对箭头所指的两个地方进行修改。
而第三参数=MOD(COLUMN(C1),3)则无需调整;以此类推,只要数据源的列数不变,只需要调整上面提到的两个位置就行了。
当数据源变成2列的时候,第二参数需要修改为INT(COLUMN(B1)/2)+ROW(A1)*3-3

还是修改两个位置,C改为B,3改为2,同时第三参数列偏移量也要修改:
=MOD(COLUMN(B1),2)

也是修改两个地方,C改为B,3改为2。
以此类推,如果数据源变成4列,则分别修改B为D,2为4。
通过以上解释,基本可以理解如何根据实际需要去调整公式的对应内容就可以了。要想彻底弄明白这里的奥妙,数列的构造方法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。
让我们一起加油学习Excel中那些有趣又实用的技能吧!

下一篇:如何美化excel表格线?
相关文章
网友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