步骤6:选择性粘贴为值可删除公式,数据居中加边框,设置打印预览,效果正是我们需要的;

结论:
1、如果不是每行8个,只需要调整第一次右拉的个数即可;
2、操作法的优势是容易上手,更适合新手使用;
3、但是操作法也有缺点,如果数据不断增加,那么每次都要这样操作也挺麻烦,因此还是需要了解一下公式的做法。
二、公式法将一列数据变成多列
还是用这个例子来说明,通常将一列变成多列会用到OFFSET函数,我们先来看看公式是什么样子的:
=OFFSET($A$1,MOD(COLUMN(A1)+7,8)+ROW(A1)*8-7,)

只需要将这个公式右拉下拉即可。
OFFSET这个函数根据偏移量来得到一个新的引用(单元格或者区域)一共有五个参数,格式为:
OFFSET(起始位置,行偏移量,列偏移量,高度,宽度)。
本例中起始位置为A1单元格,因为数据源都在一列,并且都是单元格的引用,因此只需要确定行偏移量即可,可以看到公式里只用了两个参数,第二参数是
MOD(COLUMN(A1)+7,8)+ROW(A1)*8-7。
单独将这部分显示出来的效果是这样的:

说通俗点,就是A1向下1行、2行……等等的单元格引用。
关于这部分需要一点数列构造的基础,不理解的话可以记住套路,想学习数列的构造方法可以留言,我们会针对如何在公式中构造数列来单独讲解一次。
结论:
1、如果不是每行8个,只需要将第二参数中的数字7、8做对应调整,例如每行是6个数据的话,公式修改为:=OFFSET($A$1,MOD(COLUMN(A1)+5,6)+ROW(A1)*6-5,)

2、公式法需要使用者有一定的经验,当数据源发生变化时调整起来非常灵活;拓展性较强。
看到这里,估计有些伙伴会想:如果数据源不是一列,而是两列或者三列,该怎么办?
实际上,两列或者三列的数据源在平时工作中更为常见,例如下面这种情况:

数据源有三列,我们希望变成九列(三组),这样打印起来就非常合理。
对于这种问题,使用方法1介绍的技巧来实现就比较困难了,还是利用OFFSET函数来处理。
三、对于多列数据源的处理方法
公式为:
=OFFSET($A$1,INT(COLUMN(C1)/3)+ROW(A1)*3-3,MOD(COLUMN(C1),3))

因为数据源不在同一列了,所以行偏移量和列偏移量都要考虑,因此用到了三个参数,第一参数起始位置还是A1;
第二参数INT(COLUMN(C1)/3)+ROW(A1)*3-3代表引用数据相对于起始位置A1的行偏移量,单独看的话效果为:
下一篇:如何美化excel表格线?
相关文章
网友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