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将时间的指针拨转到1年前,AMD在移动(笔记本)市场的地位岌岌可危,用一句“i3秒全家”就足以形容AMD移动处理器的尴尬境遇。
AMD的锐龙反击战
还好,AMD在2017年底祭出了名为“Raven Ridge”平台的锐龙移动处理器(又称第八代APU),将AMD最新的Zen处理器架构(CPU)和Vega核显架构(GPU)打包,首发的Ryzen 7 2700U(锐龙R7 2700U)和Ryzen 5 2500U(锐龙R5 2500U)都具备不俗的竞争力——其CPU性能媲美英特尔八代酷睿i7-8550U和i5-8250U,GPU性能则介于NVIDIA GeForce 940MX和MX150之间。

可惜,AMD首发的锐龙移动处理器都是TDP只有15W的低功耗版,只能用于主打骨感身材的轻薄本,玩玩《守望先锋》毫无压力,但要想流畅“吃鸡”就不够看了。
最关键的问题是,英特尔在移动市场除了15W TDP的Kaby Lake Refresh平台(如酷睿i5-8250U)以外,还包含针对游戏本定制的Coffee Lake-H平台(45W TDP,如酷睿i5-8300H)。当移动锐龙遇到该平台处理器时,其性能就只有被吊打的份了。
锐龙游戏本的首秀
要知道,和4000元起价的轻薄本相比,动辄七八千到万元的游戏本才是利润蛋糕的体现所在。而不少OEM厂商也曾想办法借着“锐龙”之名提升AMD在游戏本市场的地位,比如华硕ROG就曾在2017年底推出过型号为Strix S7ZC的锐龙游戏本。

需要注意的是,ROG Strix S7ZC搭载的锐龙并非移动版,而是AMD针对台式机定制的Ryzen7 1700,其TDP高达65W。为了让这颗桌面CPU可以符合游戏本的散热要求,ROG将Ryzen7 1700的满载频率和单核加速频率分别锁定到了3.0GHz(桌面标准版为3.25GHz)和3.1GHz(桌面标准版为3.7GHz),在性能上较桌面版有所缩水。

就性能而言,ROG Strix S7ZC搭载的Ryzen7 1700性能可以秒杀桌面版的英特尔七代酷睿i7-7700K,只是和桌面版的八代酷睿i7-8700K还有一段距离,如此表现已经足够AMD爱好者振奋了。
问题来了,像ROG Strix S7ZC这种将桌面CPU放进游戏本中的产品都属于“非主流”,这款产品的售价也高达12999元,而且它所搭配的Radeon RX580独立显卡性能只是和NVIDIA移动版的GTX1060相当,竞争力远不如同价位采用八代酷睿(移动版)和GTX1070的游戏本。

没办法,谁让AMD首发的锐龙移动处理器没有高性能版呢,OEM厂商只能通过雀占鸠巢的方式,将桌面锐龙塞进游戏本里,并通过无比夸张的散热模块来镇压桌面锐龙的热情了。
相关文章
网友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