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目前的市售主板上,M.2接口已经基本做到了完全普及。双M.2接口,SATA+NVMe双模式接口、傲腾内存加速等产品和技术的出现,让M.2接口有了更多选择与配置模式,可以更好地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。
不过作为相对较新的一种接口,很多人对它和相应产品的了解都相当有限,加上前一段时间,M.2 SSD的容量价格比也远不如SATA SSD,因此在大量的主板上,这一接口仍然处于空置状态,非常可惜。好在本轮价格调整后,主流容量产品的价格大幅跌落,一般用户也完全可以承受,与SATA SSD的价格差距不断缩小,更使其容量价格比、性能价格比都更加吸引人。所以,下面不妨跟随笔者一起了解一下M.2接口以及经典的产品,考虑填充一下空置的M.2接口,在这个迷人的金秋,享受电脑使用新体验吧。
○我们不一样 M.2接口和NVMe规范
一说到M.2接口,很多人都会马上联想到高速、PCI-E总线等,这并不完全正确,M.2只是一种接口,在制定其早期标准NGFF的时候,就是既可以连接高速的PCI-E通道,也可以连接相对低速的SATA通道的,因此M.2≠PCI-E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随着M.2接口的进化,在目前市售的绝大部分主板上,M.2接口默认标准都是PCI-E,反而是极少量的SATA通道M.2接口进行特别注明。
在采用PCI-E通道的M.2插槽中,同样有不同的类型,即Socket 2(B key)、Socket 3(M Key)。前者可兼容SATA和PCI-E ×2标准的SSD,后者才是真正支持完整NVMe标准的产品,不仅同样兼容SATA,而且最高支持到PCI-E ×4标准SSD。需要注意的是,在这两个接口上接入的SSD以哪种标准速率运行,是由SSD的板载总控芯片而非主板决定的,这也是为什么很多M.2接口上会注明同时兼容NVME(PCI-E)和SATA。

在电气结构方面,两者的差异主要是短插槽部分的金手指数量,Socket 2的SSD接口正反面为5+6个金手指,主板插槽一般可见5个触点,Socket 3的SSD接口正反面为4+5个金手指,主板插槽则一般可见4个触点。目前的大部分M.2 SSD都会采用三节式金手指设计,以便兼容两种接口,不过也有使用两节式金手指的,那就要考虑其兼容性了。

○不要浪费 M.2速度有区别
M.2接口的速度差异相当大,如果不注意匹配的话,很可能使得购买的SSD无法发挥其实际能力。在这方面SATA标准自不必说,主要的区别在于支持NVMe(PCI-E)标准的SSD上。目前主流的NVMe SSD速度有两种,一种是读写速度在1000MB/s~2000MB/s的产品,只要其极限速度未超过2000MB/s,一般就可以认为是支持PCI-E ×2标准的,只要结构兼容,安装在Socket 2或Socket 3插槽上均可;而对于最高读写速度在2500MB~4000MB/s之间的NVMe SSD,就应尽量选用Socket 3插槽,否则很可能无法正常发挥其性能。
而在主板接口方面,尽管从触点上可以分辨Socket 2、Socket 3接口,但在实际使用中经常很难清晰地观察到,加上某些设计可能会使用翻转方向的接口,那么外露触点数量就会出现变化,无法直接分辨。其实对于提供最高速连接能力的Socket 3插槽,大部分主板为了彰显这一高端接口,都会进行一些醒目的标注,例如比较标准的“M.2 Socket 3”、PCI-E ×4,甚至M.2 ×4,华擎则将其命名为“Ultra M.2”,也有一些主板则会明确标注速度,如“32Gbps”(PCI-E 3.0×4)或“20Gbps”(PCI-E 2.0×4)等;至于没有任何专门标注的M.2接口,一般可以认为都是Socket 2。


○长度有差别 M.2 SSD尺寸要看准
与其他配件不同的是,M.2设备是“悬空”安装的,因此必须使用支架进行支撑,因为支架位置被设计在尾部,所以M.2设备的型号中通常会带有2242/2260/2280的后缀,其中22为宽度,另外两位数字就代表设备的长度,主板上的M.2接口前方也设置了相应的支架,便于选择安装。

在某些主板上,因为设计问题,可能会缺少一些相应的支架,那么在选配SSD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长度,不要购买没有相应长度支架的产品,使其无支撑地悬空工作,是很危险的。

为了安装其他元件,这一M.2接口前方没有2242长度支架
相关文章
网友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