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高通、三星和麒麟旗下的SoC相比,联发科近两年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,Helio X30的失利(被台积电10nm工艺进度拖累)更是使其被迫放弃高端市场,依靠Helio P60/P23等中端和主流芯片固守战场。
实际上,联发科在手机SoC的进化上还是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,掀起了多核普及战役,并首次在手机身上塞进十核处理器,而Helio X20(还有X25)以及Helio X30也因“三丛集”(又称“三丛簇”)之名而声名大噪。
其中,Helio X20基于台积电20nm HPM工艺制造,采用了2核Cortex-A72(大核)+4核高主频Cortex-A53(中核)+4核低主频Cortex-A53(小核)三丛集架构组合,集成ARM Cortex-M4架构的协处理器以及Mali-T880MP4 GPU。

而Helio X30则基于台积电10nm工艺制造,采用了2核Cortex-A73(大核)+4核Cortex-A53(中核)+4核Cortex-A35(小核)三丛集架构组合,集成PowerVR Series7 XT Plus MP4 GPU。

我们可以将“丛集”理解为汽车的档位,丛集越多档位越多。在汽车领域,发动机从二挡挂到三挡再到四挡,并非为了加大马力,而是为了控制功耗。联发科提出“三丛集”概念本质的出发点也是提供足够强大性能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功耗,延长智能手机的续航时间。

为了合理调度更多的“丛集”,联发科还准备了CorePilot 3.0(对应X20)和CorePilot 4.0(对应X30)技术(和ARM原生支持的big.LITTLE和DynamIQ类似)。
我们可以将CorePilot理解为永远不会休息的“调控员”,当你按下手机电源键实现开机后,它就会隐藏在系统和硬件底层的幕后,对“三丛集”里的十个核芯进行7×24小时的全方位监控和调度,针对不同APP和系统负载,实现1大1小、2中3小或火力全开的多核心搭配使用。

相关文章
网友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